8·15全国生态日 | 洁亚“湖州答卷”:一城山水,满城青绿

Time:2025/08/14分享到:

青绿湖州,生态答卷的底色。


“行遍江南清丽地,人生只合住湖州。” 这座因水而兴、因绿而美的城市,藏着中国生态发展的密码 —— 它是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理念的诞生地,是从 “工业锈带” 到 “生态秀带” 的转型范本,更是千万人对 “人与自然共生” 的生动注解。


2025 年,“两山”理念迎来二十周年。回望二十载,“两山” 理念从安吉余村的破土而出,已长成庇佑神州的参天大树;而深耕湖州的洁亚环保,也用八载实践写下了一份与一城山水共生共荣的 “生态答卷”。从康山大道轰鸣的机械臂,到南浔巷弄里的分类垃圾桶,字里行间,皆是 “青绿” 二字绣满街头巷尾的故事。

落子湖州:与“两山”同频

清晨六点,第一缕阳光掠过康山大道。靓丽的洁亚清扫车破雾而来,滚刷沙沙,像城市的第一支晨曲。八年前,我们循着溪流奔赴江海,只因这里拥有最懂生态的土壤,也最能安放“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”的初心。



当2005年安吉余村毅然关停矿山,湖州率先踏上“生态突围”之路;2017年,我们带着机械化作业体系而来,恰逢湖州新一轮环卫市场化改革,为“人工清扫效率低、监管难”破题。


清扫车、清运车列队上街,科技与生态第一次在这片土地结出甜蜜果实,也让我们在湖州的绿色坐标里,找到了自己的刻度。


机械革新:为环卫装上“动力引擎”

走进杨家埠片区的环卫指挥中心,LED大屏是一张实时跳动的“清洁地图”:车辆轨迹、中转站满溢、分类点投放……数据闪动,城市仿佛拥有了“环保大脑”。



台风过境,曾经需要30人连续作业两天;如今平台一键调度,大型清运车“搬大块头”,小型机械“钻巷补漏”,人工突击队精准收尾,一天恢复整洁。


104国道上,洗扫车与洒水车组成“清洁梯队”:先深度、再抛光,路面干净得能映出天空;德清社区里,机械收集车按点上门,智能桶实时上传数据,后台动态调整清运频次,垃圾堆积再难觅踪影。


这一切,正是湖州“立法、标准、体制、数智、文化”五位一体生态体系里,洁亚写下的注脚。

精细服务:把功夫绣到背街小巷


太湖度假村滨湖步道,青石板能映出云影。日均数千游客,仍能“席地而坐”,靠的是“三级保洁魔法”:主干道机械“冲锋”,景区步道小型设备“精雕”,背街小巷人工“绣花”。


两小时一巡查、一日两扫加巡回捡拾,让南浔古镇的石板留住更多脚步,让长兴八都岕的银杏长廊吸引倪程们回乡,开一间林间咖啡馆。


在南浔垃圾分类投放点,“红马甲宣讲队”操着方言唠嗑:“菜叶果皮绿桶,废纸塑料蓝桶……”一旁的“误投公示屏”亮起匿名案例,像镜子般提醒。久而久之,连小朋友都能准确说出“可回收物”。这悄然养成的习惯,正如安吉“深蓝计划”把废矿坑变为网红地,生态保护终将成为骨子里的自觉,而我们甘做那双助推的手。

一城山水,满城青绿。湖州用20年证明:生态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;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财富,更是经济财富、社会财富。

面向未来,湖州绿意正浓,中国绿意正浓。南浔古镇,游客指尖划过斑驳墙面;太湖草坪,孩子追着蝴蝶,笑声惊起水鸟。这些惬意背后,是洁亚人日复一日的清扫、清运、分类——我们用扫帚与数据守护“好风景”的底色,也守护每一个愿意把人生托付给湖州的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