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城市日|湖州垃圾分类工作获联合国人居署推介

Time:2025/11/04分享到:

10月28日,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联合国人居署与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重庆启幕。活动中,湖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凭借 “源头精准化、利用高效化、共治常态化” 的创新实践,获联合国人居署重磅推介,成为中国城市绿色治理的标杆样本。作为深度参与湖州全域环卫建设的核心企业,洁亚环保以“智慧技术 + 精细化服务”为核心,为这一国际认可成果注入了关键企业力量。

图源网络 | “湖州垃圾分类数字化体系”作为优秀实践经验向全球分享

锚定全域差异,搭建分类实践体系

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,市域面积 5820 平方公里,服务 341.3 万常住人口,城乡发展差异给垃圾分类带来多元挑战。洁亚环保摒弃“一刀切”模式,以“让分类成为全市居民行动关键小事”为目标,按区域特质定制落地路径:

城区场景:针对南浔主城片区人口密度高、投放需求集中的实际,优化社区分类驿站布局,推行“定时投放 + 误时补点”模式;同时联动街道开展“分类进楼道、知识进家庭”宣传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参与分类。

县域乡村:聚焦德清民宿集群等特色区域,结合村民生活习惯设置小型分类投放点;组建 “党员志愿者 + 洁亚督导员” 队伍入户指导,将分类知识融入乡村文化活动,降低村民参与门槛。

全域联动:通过全市统一的“分类积分兑换”激励体系、社区沉浸式体验活动、校园实践课程等举措,推动垃圾分类从“政策要求”逐步转变为全市居民的“日常自觉”。如今,湖州全域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、参与度均实现双位数提升,城乡分类准确率差距持续缩小。

科技深度赋能,激活全域分类效能

为破解传统垃圾分类 “督导难、溯源难、效率低” 的全域性痛点,洁亚环保在湖州构建“全域覆盖、分区适配”的智慧治理体系,推动前端管理迈入 “智治阶段”:

机器人全域值守:在各区县社区、行政村及重点公共场所,投放具备高清监控、智能语音、行为识别功能的设备;针对城区老社区老人较多的情况,优化机器人方言语音指导;针对乡村投放点分散特点,强化设备续航与远程运维能力,既减轻传统人工督导压力,又让治理资源精准匹配区域需求。

智能环保屋分级布设:在城区核心社区、县域重点乡镇布设智能环保屋,通过 “湖州全域统一二维码垃圾袋 + 市民 APP” 联动模式,实现 “一人一袋一码” 全流程溯源;若居民出现分类不规范情况,工作人员可通过 APP 定向推送指导信息,避免 “广撒网” 式劝导的低效问题;在偏远乡村,则配套简易智能称重设备,兼顾溯源管理与使用便捷性。

智慧平台全域调度:将全市机器人、智能环保屋、收运车辆的数据接入湖州智慧运营中心,实时监测各区县投放量、设备运行状态。通过大数据分析,动态优化跨区域收运路线,确保湖州全域垃圾收运 “定时定点、日产日清”,分类成效持续巩固。

联合国人居署在推介中特别强调:“湖州模式的核心在于将技术创新与地方实际深度结合。” 洁亚环保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,通过 “宣传引导 + 科技支撑” 双轮驱动,让垃圾分类在城区、县域、乡村各场景中均能高效落地。


同频湖州发展,共赴可持续新程

垃圾分类已成为湖州践行 “人民城市” 理念的重要载体,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。此次在世界城市日舞台上的亮相,既是对湖州垃圾分类工作的国际认可,也是对洁亚环保深耕湖州、践行责任担当的有力见证。

洁亚湖州垃圾分类项目荣获中环卫年度示范案例


从太湖南岸的生态画卷到全域城乡的文明图景,洁亚环保始终以专业力量与湖州同频共振,坚守 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 的理念。未来,洁亚环保将持续优化全域服务方案,让垃圾分类成为推动湖州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,同时为全国同类区域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 “湖州经验”。